奋进“开门红” 数字化的经济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江岸又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
“借助传感器、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企业能远程掌握每个搅拌站混凝土中砂石原材料的实时含水量,并实现精准配比。”近日,在武汉市工科院孵化器举办的“数字化的经济引领高水平发展”江岸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活动上,混凝土配合比智能设计与性能预测研究项目获得现场专家评委点赞。
●“数字化的经济引领高水平发展”江岸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活动在武汉市工科院孵化器举办。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炎华介绍,混凝土配合比是指组成混凝土的水泥、水、砂、碎石、外加剂等原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这种配比设计在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成本。
“原材料中砂石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杨炎华说,传统的工程是通过定期采样来检测砂石的含水量,由于受天气、湿度等环境的影响,砂石的含水量实时在变化。“在没做到对砂石湿度进行实时检测的情况下,生产时就应该要依据详细情况再做调整,这使得工序更为复杂。”
作为混凝土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企业研发团队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围绕这一施工难点进行研发突破,通过传感器实时掌握砂石的含水量,并根据反馈情况实现用水量的实时自动调整,从而精准掌握水分比例。杨炎华说,调配完成之后,团队还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来测试,并依据数据一直在优化配比方案。在提升混凝土质量和稳定能力的同时,还能降低建造成本。
“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杨炎华说,数字化与工程建设的深层次地融合有着广阔的前景,项目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在未来会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此外,依托数字化技术,公司还研发上线了混凝土云工厂平台,具有生产前全流程智能化预演、生产的全部过程连锁化组织及生产后大数据实时反馈优化的功能。
实体经济“拥抱”数字化的经济的生动案例在江岸不断上演。当日,节段拼装架桥机智能架设和预制测量关键技术开发、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数字化品牌整合方案、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平台、科技赋能党内政治监督平台等五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在武汉市工科院孵化器签约。
●武汉誉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付崇伟介绍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项目。
“数字经济是江岸区531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江岸区布局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而科技成果转化正是突破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产业的关键。”区科经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江岸区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具有非常明显竞争力的创新高地。通过制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联络员制度,开展中试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AI和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科技成果与区域优势产业融合,将江岸区打造为科技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