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近日,由节能环保中心、矿研院、北京科技大学、三合明矿业公司共同开展的《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低碳绿色制备技术探讨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检测,完全以包钢工业固废为原料制备的全固废胶凝材料各项性能已远超填充采矿工程所需指标,添加矿山尾矿为骨料可替代C30混凝土,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据了解,《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低碳绿色制备技术探讨研究》立项之初就制定了完全利用钢渣、脱硫石膏以及三合明选铁尾矿等固废资源,制备适用于地下采矿全固废填充材料的研发路线。目前通过实验得到的全固废凝胶材料已远超采矿充填作业所需强度指标,且超过C30水泥强度,不仅可用于充填采矿,还可在道路、建筑施工中替代水泥,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水泥的30%,生产的基本工艺成本不及水泥的20%,远超项目预期目标。
全固废胶凝材料制备技术高度契合包钢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应用于采矿充填作业,还可以生产高强度混凝土,为包钢固废绿色消纳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也对三合明矿业实现低碳低成本开采和绿色矿山建设起到非消极作用,同时为包头市“无废城市”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包钢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钢铁行业固废资源化、节能降碳提供了更多“包钢经验”。下一步,项目组还将就围岩的抗住压力的强度,应用于混凝土时的抗折强度,抗冻融性,养护特性,充填体不一样的温度、酸碱等条件下的适用性、经济性能等进行深入研究。
【1】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 Email:guisheng.

